我非常敬仰任正非先生,能在享有民族之光的華為公司參加本次學習,是組織的厚愛,是我的榮幸。通過老師講授、同事交流、現場觀摩,三天的學習使我深刻體會到制度就是生產力。何浪清老師講到華為在制度流程設計上耗費了“巨資”,這一點對我觸動最大。正所謂“出井底,窺蒼穹,方知石破天驚;走出去,引進來,才得日新月異”。
施工企業,有著許多長年固化下來的制度流程體系,以此來保證員工注重規則、完成任務,達到制度落實、流程順暢,從而實現組織目標。作為央企,如何實現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,推動國資事業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;如何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、創新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;如何不斷調整優化企業生產關系,保證企業生產力的極大解放和持續健康發展,是我們的永恒功課。通過此次學習,我以市政公司制度流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談一談個人認識和想法。一、各項制度繁多,造成工作效率不高。多套制度流程體系并存,且一套制度體系存在兩張皮的問題時有發生。體系與體系之間融合不夠,上下制度的貫通不好。正在執行的,追求高效和實用;貫標體系,完備但繁復,追求規范和風控。各項制度體系存在互補、重復,彼此銜接時程序多,耗費大量人力。
二、重制度規范、輕流程建設,造成制度落實不到位。要讓員工注重規則、完成任務,需要員工對工作責任高度認同,對自己能力有清醒認識,對日常工作貫徹執行。在目前的人力資源現狀和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下,我們的員工還沒有達到我們所要求的高度的責任心、執行力和忠誠度,因此,流程設置和執行的合理性和細化程度,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三、制度革新沒有跟上外部市場和企業內部的深刻變化。市政公司項目規模與日俱增,從十年前單個項目一個億到如今的二三十億;項目群管理團隊既要管理房建又管理道路橋梁,有時還要兼顧水利項目;投融資項目和傳統公招項目的并行開展等。工程項目的大體量和復雜性要求管理制度更為先進,但我們的個別制度還是在以“不變應萬變”,勢必造成成本比同行業先進單位大、產品卻并不比同行業優。
針對以上問題,我認為市政公司應該進一步健全權責透明、協調運轉、有效制衡的公司和項目治理機制,切實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。
一、要進一步明晰權責和利益(獎懲)分配機制,精簡制度體系,加強制度體系之間的融合與銜接。制度流程體系的建設是以企業內部的權責劃分為基礎的,因此,清晰地權責劃分是建立有效制度的依據。具體而言,需要明確制度中相關事項涉及的責任,哪些是主要的,哪些是配合的,進而對重復的制度體系和內容進行整合和精簡。其次,要理順利益分配機制,讓制度更好地為企業和員工服務。只有企業的利益與員工自身承擔的風險和貢獻相匹配,雙方才能共同獲益,制度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,否則就會出現相互掣肘,增加無謂的內部損耗。
二、要強化制度落實和適用性,抓鐵有痕。企業要明確制度、辦法、細則、流程等不同的規范要求和適用范圍,使得復雜的事情簡單化,簡單的事情標準化,標準的事情固定化,固定的事情制度化(流程化),增加制度和流程的可執行化和可復制性,提高適用性和有效性。
三、要提高治理效能,發揮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。對于市政公司而言,好的制度和流程,應該不過分依賴員工個人的道德品質(員工流動性很強),更不應過分依賴企業一把手(國有企業任期制的限制)的個人魅力特征。今后,市政公司將進一步理順制度關系,努力追求制度和流程的高效、規范與風控的有效平衡,推進多套體系的融合貫通,盡量做到檢查的、貫標的就是當前執行的。從而實現企業內部分工明確、運轉順暢、協同高效、風險可控的管控目標。